价外税与价内税,税收制度的两种形态及其影响
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,也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。在税收制度中,价外税和价内税是两种常见的税收形态。本文将从概念、特点、影响等方面对价外税和价内税进行探讨,以期为我国税收制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。
一、价外税与价内税的概念及特点
1. 概念
价外税是指在商品或服务价格之外征收的税收,如增值税、消费税等。价内税是指在商品或服务价格之内征收的税收,如营业税、关税等。
2. 特点
(1)价外税
①征收环节:价外税一般在商品或服务销售环节征收,如增值税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征收。
②税率:价外税税率相对固定,不受商品或服务价格变动影响。
③税负转嫁:价外税税负较易转嫁,消费者承担大部分税负。
(2)价内税
①征收环节:价内税一般在商品或服务生产、流通环节征收,如营业税在提供服务或销售商品时征收。
②税率:价内税税率受商品或服务价格变动影响较大。
③税负转嫁:价内税税负较难转嫁,生产者承担大部分税负。
二、价外税与价内税的影响
1. 对税收收入的影响
(1)价外税:由于价外税税负较易转嫁,有利于增加税收收入。价外税征收环节在销售环节,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效率。
(2)价内税:价内税税负较难转嫁,可能导致税收收入不稳定。价内税征收环节在生产、流通环节,可能增加税收征管难度。
2. 对经济的影响
(1)价外税:价外税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,提高资源配置效率。价外税有利于降低消费者税负,刺激消费。
(2)价内税:价内税可能导致生产者税负过重,影响企业盈利。价内税可能抑制消费,不利于扩大内需。
3. 对社会公平的影响
(1)价外税:价外税有利于实现税收公平,降低低收入群体税负。
(2)价内税:价内税可能导致税收负担不均,加剧社会贫富差距。
价外税与价内税是税收制度的两种形态,各有优缺点。在我国税收制度改革过程中,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税收形态。一方面,要充分发挥价外税的税收收入和调节经济作用;另一方面,要关注价内税对经济和社会公平的影响,努力实现税收制度的优化。
参考文献:
[1] 张晓光. 税收制度研究[M]. 北京:经济科学出版社,2010.
[2] 李晓波. 税收理论与实务[M]. 北京: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,2015.
[3] 王晓东. 税收制度比较研究[M]. 北京:中国税务出版社,2012.